北京時間 12 月 8 日消息,據(jù)國外媒體報道,2008 年 7 月,美國宇航局 “鳳凰號”探測器采集到火星土壤,從火星表面采集的土壤揭示了火星表面之下隱藏的元素,也為人類將來如何在火星上發(fā)現(xiàn)生命提供重要線索。不久之后,科學家證實該探測器發(fā)現(xiàn)火星表面存在水冰。
該發(fā)現(xiàn)將改變科學家研究火星的方式,并試圖重建火星表面水資源的歷史,但它也開啟了一種新的可能性:人類能利用火星水資源嗎?
目前,一支科學家小組表示,他們現(xiàn)已研制一種設備,能將水轉化為燃料和氧氣,供未來前往火星的宇航員使用。該研究報告詳細內容發(fā)表在 11 月 30 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該研究報告資深作者麥凱爾維工程學院維賈伊 · 拉馬尼(Vijay Ramani)在開始設計將鹽水轉化為燃料和氧氣的設置時,并未考慮到火星。他說:“我們最初的設計興趣并不是火星,但當我們讀到火星表面存在鹽水時,我們在想:能不能在將火星的鹽水轉化為燃料和氧氣?”
2008 年 5 月 25 日,“鳳凰號”探測器著陸火星表面,其部分任務是了解火星水資源的歷史。該探測器在一處 5 厘米深的溝渠中采集土壤樣本時發(fā)現(xiàn)了水冰。
同時,該探測器還在火星土壤中發(fā)現(xiàn)高氯酸鎂和高濃度鹽的證據(jù),高氯酸鎂是一種可溶于水的氧化劑。在火星表面溫度下,鎂溶液可以保持液態(tài),這可能導致在火星表面和地下形成液態(tài)鹽水。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鹽水溶液可以在火星表面轉化為氫燃料和氧氣,作為未來火星任務的資源。其工作原理是這樣的:水溶液進入該裝置,這個裝置分為兩個端口,第一個端口將水冰分解成羥基離子,然后第二個端口將水再分解產生氧氣。
事實上,這種技術早已存在,叫做電解器,該技術也可用于將水轉化為氫和氧的電化學裝置。為了將這項技術適用于火星,研究人員計劃制造一種模塊化設備,它可以很容易地縮小體積并運送到火星表面。在火星表面,該裝置能夠持續(xù)工作,不斷地吸收鹽水溶液并產生氫氣和氧氣,該設備還需要在火星冰點溫度下運行,火星表面最低溫度可達到零下 123 攝氏度。
拉馬尼說:“如果你能夠建造這個設備,并將它運送到火星,你就擁有一個天然燃料儲備庫。”
目前,研究人員希望與美國宇航局等航天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將產品拓展應用至未來火星任務,該裝置可能是人類的火星必備技術之一,可為返回地球提供燃料。
拉馬尼說:“我們能與所有當前技術協(xié)同工作,它是火星探索一籃子技術中的一部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