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譽為“萬菌之王”的松茸,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松茸一直都是極為珍貴的天然菌,也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那么,松茸為什么會如此珍稀,又為什么會瀕臨滅絕呢?記者采訪了國內知名野生菌研究專家。
“萬菌之王”并非浪得虛名
松茸學名為松口蘑,別名松蕈、合菌、臺菌,是亞洲特有物種,歐美有變種,但產量少,品質也較差。我國松茸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東北地區(qū)及全國大部分省區(qū)也有分布,品質以滇川藏所產為佳,因此西南地區(qū)是松茸的主要產區(qū),產量占全國的90%以上,其中云南松茸年總產量占全國的六成以上。
被叫做“萬菌之王”的松茸并非浪得虛名。
據(jù)研究,松茸含有18種氨基酸、14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49種活性營養(yǎng)物質、5種不飽和脂肪酸、8種維生素、2種糖蛋白、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多種生物活性酶,另含有3種珍貴的生物活性物質,分別是松茸多糖、松茸多肽和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抗癌物質——松茸醇。此外,其鮮脆甜香的特別口感和藥用價值,也讓它近年來身價倍增。
在全國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今年4月以來,鮮茸價格最高時為每千克26000元。由于受疫情影響出口減少到每天兩噸左右,加之雨水豐沛,產量略好,價格有所回落。以7月31日價格為例,按不同品級,每千克松茸價格在270元至800元之間。
每一支松茸的誕生都是大自然的奇跡
人們口中所說的松茸,其實是松茸真菌的子實體。
“松茸之所以珍貴還因為其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非??量?,只能存活在沒有任何污染的原始森林中,孢子必須和松樹根系形成共生關系,而且共生樹種的年齡必須在50年以上,才能形成菌絲和菌塘。同時它還依賴柏樹、櫟樹等闊葉林提供營養(yǎng)支持,才能形成健康的子實體。”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長孫達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松茸在出土前,要有充足的雨水滋潤,出土后必須有充足的陽光照射。而且氣溫、蟲傷、人為不當方式采集等因素,都會對松茸生長產生直接影響。可以說每一支松茸的誕生,都是大自然的奇跡。“目前,全世界尚無人工栽培松茸的成功先例。由于近年環(huán)境的變化和大規(guī)模掠奪式的采集,導致松茸產量呈遞減趨勢。”孫達鋒說。
“殺雞取卵”式采集是產量遞減主因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當一支松茸開朵衰老時,會散播出幾百億個孢子,這些孢子隨風飄蕩,只有落在松樹根系下的那些能夠存活,并隨著雨露沉入淺層土中,吸收根系附近的養(yǎng)分,長出菌絲。菌絲會逐漸增多并形成菌根,再經歷5至6年,在合適條件下長出一支子實體。而近年來,大規(guī)模掠奪式的采集,部分阻斷了這個過程,采菌人往往“先到先得”,對小于5厘米的“童茸”和可以產出孢子的老茸也毫不留情,“殺雞取卵”式的采集是松茸產量遞減的主要原因。
“應實行分級采收和銷售,保護菌塘,禁止采摘未達標準的童茸和開傘的成熟菌,只采收達到5厘米的、符合商品松茸條件的松茸。”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趙琪呼吁,在采摘時,須方式得當、科學留種,促進菌絲體生長發(fā)育。此外,可推廣封山育茸和承包經營模式。
孫達鋒也指出,合理開發(fā)利用是長期持續(xù)享用這一珍稀資源的前提,而索取無度只能適得其反。松茸瀕危的現(xiàn)象并非個例,如冬蟲夏草也存在相同的過度采集等情況,除了政府部門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規(guī)范產業(yè)流程外,正確引導和科普宣傳也必不可少。他希望各地盡快采取有效舉措,遏制松茸等名貴野生菌資源銳減的勢頭,并通過研究推廣保育擴繁等技術,起到穩(wěn)產和增產的效果,把松茸留給子孫后代。
關鍵詞: 松茸列入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