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協助處理心理問題。盡管夢的機制、原理尚未完全清晰,但夢境對于人類學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卻已經有數據證實。通過催眠與暗示,來緩解人們在現實工作生活中的緊張情緒,比如焦慮、抑郁、不安等,在過去十數年間屢試不爽。實驗證明,在夢境中賦予積極的信號,能夠使受試者提高對應激因素的認知,重新適應社會。比如夢境實驗室的研發(fā)團隊就表示,BioEssence 的目的是治愈,比如修復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相關的癥狀。
這一原理也很容易理解,畢竟誰做了一個好夢,醒來不會狀態(tài)滿滿呢?
二是獲得某些啟發(fā)的功利性目的。也有研究者是真心認為,人能從夢中有所斬獲,來指導現實生活。實際上也確實存在不少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愛因斯坦和費曼都曾在清醒夢中得到過靈感;詩人陸游對夢境念念不忘,還寫下了“夢中了了知是夢,卻恐燕語來驚眠”;還有導演諾蘭是在清醒夢里受到了啟發(fā),才造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盜夢空間》。甚至還有人覺得做夢可以提供靈感,讓自己更好地發(fā)明創(chuàng)造。盡管這些說法難辨真?zhèn)?,但不影響人們都幻想自己可以在這1/3的生命中,可以改善自己,收獲現實幸福。
三是真金白銀的商業(yè)性價值。人們對夢境的好奇與向往,也讓“造夢”成了一門不錯的好生意。無論是玄學的熏香、語音,還是賽博朋克的造夢機器、睡眠眼罩,都能創(chuàng)造不少收益。比如前面提到的Remee眼罩,售價就達到95美元,還能提供私人定制哦。
站在今時今日的我們,很難篤定地說,人類想要操控夢境的愿望,到底是不是一場“莊生迷夢”。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可以借助可穿戴設備來監(jiān)控打鼾、磨牙、輾轉反側等情況,讓自己睡得更好。但還沒有任何一個設備,可以讓大家從科技中品嘗到“夢”的甘甜。
人類研究夢,或許永遠都不能抵達那個更遠的世界,只是為了更加了解人性本身吧。親愛的你,又想做一個怎樣的夢呢?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關鍵詞: 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