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Choyee Zoe Polaris |
(相關資料圖)
文稿:小寒 Polaris |
后期排版:小寒 Polaris |
引言:自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雪崩》之后,“元宇宙”誕生了。我們即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未來,一個去中心化、實現真正數字產權,可互操作的開放世界,并自由構建和維護它。
采訪對象:P仔 |
個人推特:@0xPzai |
三浪實驗室推特:@3WavesLab |
Web3和元宇宙如何吸引00后
我可能是2018年才開始對整個Web3乃至元宇宙有一個比較淺顯的認知吧。當時只是感興趣去瀏覽外網,然后看到了像以太坊、加密貨幣這些概念,就埋下了對Web3的憧憬,也涉足了一些市場上的操作,賺了些錢。算是半個誤打誤撞,之后就以興趣為導向開始做一些事。
關于比特幣乃至Web3的這些概念,它吸引我的點主要是一種哲學或是文化的內涵。像比特幣發(fā)明之前的一些密碼朋克運動,也受到很多無政府主義者的支持和熱捧。對Vitalik來說,他是一名理想主義者,而我可能也算是理想主義者。這幾年的經歷讓我意識到Web3是可能改變未來的一劑良藥,也是Web3最打動我的一點。
零零后心目中的DAO
在我眼里DAO是元宇宙里最重要的交互載體之一。這個交互包含有協(xié)作交互以及活動的交互,所以它本身也有一些社區(qū)的屬性。DAO很多元化,我心中理想的DAO,它可能是以社區(qū)為主進行協(xié)作性的交互,然后通過這些協(xié)作性的交互衍生出一些產品,接著通過這些產品進行運營,使DAO進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說到DAO,不得不提到SeeDAO。我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到今年3、4月份一直在DAO的領域工作,SeeDAO是11月開始建立的。我覺得SeeDAO為什么能夠存續(xù)到現在并且如此成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成員很活躍,以及他們的架構也比較完善。舉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例子,在進入SeeDAO之前我還參與過幾個DAO的創(chuàng)業(yè),這幾個DAO的創(chuàng)業(yè)無一例外都失敗了。我后來復盤發(fā)現本質原因有兩點,一是它本身產品的發(fā)展方向比較冷門,導致沒有太多貢獻者進來干活;另外一點,就是整個DAO的協(xié)作與治理體系不足,導致協(xié)作非常慘淡,很多貢獻者不知道怎么治理和協(xié)作,甚至直接就不想參與到這里當中來。相對來說SeeDAO這兩個條件都已經解決,而我所參與的所有的DAO創(chuàng)業(yè)都在2022年初,都因為這些問題分道揚鑣了。
建立DAO中的問題
其實最近SeeDAO他們做了一些事情——他們把整個SeeDAO的決策權交給了一個九人小組。因為此事,很多成員包括我在內就詬病其為某種中心化的角色,但后來發(fā)現其實不是這樣的。之前DAO的放養(yǎng)造成了一系列問題——理想主義化引發(fā)的問題,以及社區(qū)或DAO組織成員之間的一些小沖突、協(xié)調層面的低效率等等,光靠去中心化的社區(qū)自治架構本身是不足以解決的。而九人小組正是一個集中解決這些問題的折中方案。在我之前接觸的DAO里,也提過一種漸進式去中心化的發(fā)展道路。這種DAO先從中心化開始,雖然一開始并不是DAO,但它會往DAO的方向發(fā)展,這是一個更保守卻也更保險的方法。SeeDAO可能也是迫不得已,我也是投研公會的核心之一,在參與治理的過程中,我個人認為SeeDAO本身還是非常具有Web3精神的。
關于去中心化的問題
至于Web3可不可以走中心化的道路?我在SeeDAO里有一個課程,講什么是Web3。其實在備課的時候,我也想了很久這個問題:它到底是不是去中心化的?或者說去中心化是不是Web3的一個充要條件?后面我給出一個答案——Web3在一般意義上是去中心化的,但在國內其實并沒有完全滿足。那在國內能不能叫Web3呢,我認為還是能算的。在那期課程中,我給出的定義是:Web3是分散化的、可組合的協(xié)議網絡。同時還有一些旁系的技術,比如區(qū)塊鏈或聯(lián)盟鏈,它也可以算作Web3的一部分,不過聯(lián)盟鏈經常被別人詬病為是Web2.5,或是偽Web3,因為這些旁系技術并不是去中心化的。如果國內需要一個Web3定義,那么Web3可以不是去中心化的。不過在國外,Web3的一般認知就是以去中心化為前提的。
關于“去中心化”還涉及到DAO的一些定義問題,我之前在twitter說過,DAO這個名詞存在著被泛化濫用的一個趨勢,很多人只是拿來給DAO給自己的社區(qū)冠名。比如說在我的微信里面有十幾個DAO,這里面可能真正有協(xié)作功能的DAO只有一兩個,另外的DAO只是大家進來交流互動的一個群聊而已,這個容器并沒有實現自治。因為DAO本身它的全稱叫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是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如果沒有實現自治,也就稱不上是一個DAO。
而如果在DAO里面只想拿Token不加入協(xié)作,也會有相應的懲罰機制。在國外,一些有代幣的DAO有代幣罰沒的機制,這就涉及到經濟層次。不過在國內由于DAO的治理是無幣化的,懲罰機制相對軟性,不具備硬性懲罰的條件,只有聲譽之類的一個懲罰。我接觸過一些項目方在做的就是通過SBT去做一些聲譽上面的確權。這個層面上我認為是能夠比較有效解決DAO的懲罰機制的問題。
DAO如何盈利
其實這個問題我之前也有些疑問,然后問了一些做DAO的大佬。他們認為DAO的盈利模式,第一種是產品層面,第二種是單純發(fā)幣。但如果單純發(fā)幣的話,好幾個DAO的實踐結果都不盡如人意。其實前者而言更有可持續(xù)性, SeeDAO有一個C-Combinator,也有了幾個比較優(yōu)秀的項目。他們之前也是計劃去走孵化器的道路,這樣項目本身可以帶來直接效益,所以對于很多DAO來講它肯定是第一選擇。
但其實除了產品和發(fā)幣之外呢,我想可能未來還有第三種,第四種可能——就是基于社區(qū)的一些交互,本身產生內在價值。比如說去組一個開發(fā)者 DAO,或者組一個游戲工會,然后通過人與特定實體(人/智能合約等)的交互,進而產生DAO的內生價值。這個其實也有先例的,比如說像Snapfinger DAO,或者是MaoDAO等,我想這也是一個比較可行的方向。
Web2和Web3之間項目邏輯差異
我們在做項目時經常會考慮幾個點。
首先這個項目或者產品對于Web3的邏輯是什么?我們之前做了一些應用層的研究,關注的是應用的交互流程是怎樣的,因為你不可能讓用戶去用更繁復的產品。
第二就是這個項目在Web3里面的生態(tài)位是怎么樣的?正如Uniswap在DeFi里面的生態(tài)位,或者是Opensea在NFT的生態(tài)位一樣。我們更多考慮這個項目在某個領域里是否能起到更核心的作用,更核心也就代表它的盈利預期更好,未來可持續(xù)性也更好。
最后也最重要的點是,它在Web3邏輯里能不能跑得通。因為不管是我自己還是VC來看,很多也都是通過從Web2里轉到Web3的創(chuàng)業(yè)者,其實大家還是抱著Web2的邏輯。也不是說Web2邏輯不好,只是Web2的邏輯在Web3里很多時候是行不通的。因為在Web2里面,大家更多看數據,產品模型,日活月活等等,而在Web3更看重的是社區(qū)的活躍度,人與人之間的交互程度。比如說像mfers,用Web2的邏輯來看它的用戶,消費,單價都不行,但是在Web3邏輯完全不一樣了。在Web3我們更看重社區(qū)活躍度,社區(qū)含金量,以及社區(qū)在整個Web3里的生態(tài)是怎樣的。最簡單的案例就是,一個Web3 freshman想拿到自己的第一個NFT,相對于Web2他要更多考慮到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性,這也是我在自己的投資邏輯里強調的。對于Web3和元宇宙有一個回歸人本的趨勢,不管是在NFT社區(qū),還是在DeFi,我們都更注重用戶或者個體本身的價值,包括所有權和交互權,這都是權利。Web3更注重權利,權利是核心,而在Web2里不是這樣。
Web3會存在學歷歧視嗎?
很肯定的回答:不會。因為對于Web3來講,其實它并不是像Web2那樣看學歷,甚至“唯學歷論”。比如說在Web2里面,最常用的職場APP比如獵聘,或是實習僧在Web3里是沒有的,在Web3它更看重的是你的鏈上交互。說到這點,我可以分享一下我來現在這個VC實習的經歷。
這個VC的實習是在4月初,我的Mentor主動找到我問我有沒有興趣到線下實習,然后我們就聯(lián)系上并進行交流,我也非常認可他的價值觀和行事風格,就正式加入了。在這個過程中,我的Mentor對于我在哪個學校哪個專業(yè)并不關心,他更關心的是在我在Web3里的建樹,比如可能小到twitter的關注量,大到在每個DAO每個項目里面所做的一些事情,這些事情本身才是量化你在Web3里面貢獻的事情,這些都并非學歷。如果Web3是真的看學歷的話,為什么我的一些北大同學在當時黑客松發(fā)出來之后,就來找我談團隊合作呢?
一個關于Web3輟學選擇的Twitter Space
當時組建這個Twitter Space緣起于一個實習生群,群里基本都是像清北、華五、985這些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有一天我們是閑聊到Web3該不該輟學這件事情,然后幾位清北輟學的同學站出來說覺得應該是要輟學的。對于我來講,我本身更偏向于勸學派,所以就在群里熱烈的討論了一下,后面就商量著做Twitter Space。SeeDAO的白魚和唐晗老師提出要他們那里主辦,前三分之一是SeeDAO主持——主要是闡述了輟學派的觀點,后三分之二的時間,差不多三個小時左右是我這邊主持。我一直在把整個觀點往勸學派那里去引導,因為在SeeDAO跟我換手之前已經有些許KOL發(fā)布關于這個輟學Twitter Space的討論了,基本上都比較負面,認為這個Twitter Space勸年輕人輟學,產生很多譏諷。后面三個小時我著重把觀點引向勸學派。結束之后,不管是我還是一些參會的人都收到了一些惡評,有對于Web3的不理解,或者是對于我們所倡導的一些觀點的不理解。
我覺得可能大家對于輟學這個反應可能有點過激了,主要因為當時市場還算是一個從牛轉熊的過程,大家的心態(tài)可能都稍顯浮躁。對于他們來講,年輕人要輟學進入Web3,對年輕人來講是不負責任的。對Web3里面的人來講,也可能加劇里面的內卷。其實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是往勸學方向的,只不過有一兩位已經輟學的同學情緒比較激動而已。
這個Space給我們最大啟發(fā)是什么?對于Web3,或者說對于任何一個領域,年輕人的抉擇本身真的有那么重要嗎?可能在兩三個月之前,我的答案還是Yes,但是現在來看,年輕人有的時候不能決定這個領域到底能發(fā)展成什么樣子,更多還是前人需要栽樹,后人才能乘涼。
(補充解釋一下,這句話其實是說給很多對年輕人的入局懷抱焦慮的人的,這個領域機會很多,年輕人有非常多時間和實踐的空間,但對于他們來說,他們所做的很多實踐都是在前人的樹下,所以重點其實在后半句:我們要做前人。)
00后在Web3里扮演怎樣的角色
我這一年見過的Web3零零后都是很有魄力的,讓我很impressive。大部分都參與到二級市場炒幣,做空投這些比較容易入手的一些東西。有技術或有資源的人就到VC,或者去媒體搞研究方向。還有其他的,比如說自己做DAO,像GenZ DAO也是由幾個零零后建立起來的。
我現在也在VC做研究,除此之外最近也組了一個五人Team去參加黑客松,跟著幾個清北的大佬一塊去做一些這方面的探索。而且不僅是我自己,我也接觸到一些優(yōu)秀的零零后在Web3里面去做創(chuàng)業(yè)。
我認為DAO是一個比較光明的方向,它可以讓很多零零后真正地體會到Web3的價值,未來也會有更多的零零后會加入DAO,我認為未來的零零后會是DAO的主力。在Web3市場,嘈雜的噪聲太多,那么真正的信號在哪里呢?應該就是深埋在你心里的那個真正的遠方吧,這個遠方如果可以用Web3實踐出來,也能夠為整個Web3生態(tài)做出很多貢獻。對于Web3來講,因為它本身不僅僅是加密貨幣,不僅僅是VC的融資市場,不僅僅是資本游戲,更多的也涉及到了公共物品融資,基本收入實驗這些與大眾息息相關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們不妨多做一些對大眾,或是對整個人類的發(fā)展更有意義的東西。
Web3給年輕人帶來的機遇與改變
我個人認為Web3可以讓人擺脫社畜,不過在國內應該不行。在國外,代幣經濟比較成熟,DAO的協(xié)作體系也在不斷完善。未來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生活:你一早起來,然后打開Discord,按照Discord排列的順序,進入每一個DAO開始今日的工作,接著你把這幾天工作干完后,每周或每個月你可以拿到對應的工資.如果這些工資可以cover掉你的支出,那么你就可以做一個數字游民了。你可以拿著你的電腦,或者任何能登上Discord的設備去任何一個地方,比如去大理,泰國,然后做個數字游民。
這在國外也是經常被提到的一個概念,就是DAO本身會促進數字游民的發(fā)展。GenZ DAO的定慧就是少有的國內能做到數字游民的人,因為國內的評價體系還是較為單一,對于95%以上的青年人來講,他們都是按照既定的教育體系和路線走,能來Web3就已經算5%了,甚至是1%。我之前發(fā)了條關于Gap的朋友圈,很多Web3的朋友說他們也Gap,而我認識的一些現實生活的人,更多就去到自己分數應有大學,按照自己既定的專業(yè)學習,也沒太多擴展的可能性,未來也許就考研考公考博,這樣就比較限制眼界。Web3這個行業(yè)里很多人都Gap,我之前沒有選擇去Gap,然后現在在Web3里協(xié)作的時候還是有一定局限性,因為還是以學業(yè)為主。我認識有個研究元宇宙方向的學長,他平時埋頭在實驗室的時候一般都是分布式作息,干完活累了就睡覺,睡醒了就繼續(xù)干活。我覺得Web3挺需要人接近這種狀態(tài)的,特別是國內,有時差影響。
微信公眾號:GenZ Meta La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