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蘋果決定放棄IBM的Power PC,采用英特爾處理器,與英特爾長達14年的深度合作,如今也到了和老朋友揮手告別的時刻。
而據了解,ARM處理器具有性能高、成本低和能耗低的特色。近幾年來,ARM陣營一直試圖進軍PC市場,但其遭遇的最大難題是將目前在Windows系統(tǒng)和應用從支持X86架構轉換為支持ARM架構,但是這對于蘋果來說卻容易的多。
自研M1芯片 重點是能效比
有關于M1芯片的規(guī)格,在發(fā)布會上已經進行了說明,大家想看具體一點的也可移步到我們此前的報道
對于筆記本等移動設備來說,芯片的能耗比至關重要,蘋果此前也表明,在能耗比極高表現出色的M1芯片加持下,全新MacBook Air續(xù)航長達18小時,全新MacBook Pro 13續(xù)航達到了20小時。可讓用戶不接電源的情況下,移動辦公時間更加持久。
性能表現真的挺不錯
在其性能表現方面,也非常之高,來自跑分平臺Geenbench的測試也為廣大用戶揭示了這枚芯片的實際水平:
這款測試型號為“MacBookAir10,1”的產品,據說就是蘋果最新發(fā)布的 MacBook Air 的代號。它的跑分結果為單核1687分,多核7433分。
作為對比,搭載 i9-9980HK 處理器的16英寸的 MacBook Pro 時鐘頻率為2.4 GHz,單核得分1043分,多核得分6863分。
與現有所有iOS設備相比,MacBook Air的M1芯片性能優(yōu)于所有iOS設備。而與自家的其它移動設備相比,iPhone12 Pro的單核得分為1584,多核得分為3898。
而在Geekbench排行榜上,排名最高的iOS設備A14 iPad Air的單核得分為1585,多核成績?yōu)?647。
與Mac相比,新款MacBook Air單核性能優(yōu)于其他任何可用的Mac,且多核性能超過了所有2019年的16英寸MacBook Pro機型。
而在其GPU的表現上,近日也已有成績露出,碾壓GTX1050 Ti:
GFXBench 5.0上出現了基于蘋果M1配置的測試成績,在GPU成績中,一同出現的還有GeForce GTX 1050 Ti的成績。
從實際測試成績看,M1在Aztec Ruins場景中,High Tier模式測試提高了約21%,Car Chase場景和Manhatan 3.1中也有大概20%的提高。
綜合現階段的數據,搭載著M1芯片的MacBook在CPU、GPU的性能表現上已經給了所用用戶非常高的期待值。
揭個“小短”
同時,還有一個值得大家注意的一點是,蘋果公司軟件工程的高級副總裁此次提到了Rosetta 2代。
初代Rosetta于2006年發(fā)布,當時它是為方便從Power PC芯片過渡到英特爾芯片而出現的。所以Rosetta 2的作用為使采用M1芯片的Mac仍舊可以運行x86架構的應用。
Rosetta 2可將英特爾處理器編寫的指令“翻譯”為蘋果芯片可理解的命令,Rosetta 2的存在主要是作為過渡時期的橋梁存在,讓用戶能在使用蘋果芯片的電腦時候做到跟之前英特爾電腦一樣的體驗。
理論上,開發(fā)人員無需對其舊應用程序進行任何更改,它將在未來幾年內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有意思的是,微軟在這時也揭了搭載蘋果M1處理器的MacBook的一個“小短”,微軟表示:在目前情況下,若是借助Rosetta 2編譯運行Mac上的原版Office,第一次編譯要花費20秒左右的時間,以等待Rosetta 2將代碼翻譯成ARM環(huán)境可識別的程序語言。
不過,一旦編譯完成,之后的效率就很快了。
當然,這也不是什么大問題,況且依照蘋果的風格:蘋果建議開發(fā)者盡快將原版Mac軟件轉化為新的通用二進制代碼,那樣M1處理器就能高效識別和運行了。
同時,對于消費者來說,需要注意的是:盡管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同樣是M1處理器,但是二者的差異化是一定存在的。思來想去,庫克肯定會在Air的散熱上給一刀,所以理論上講MacBook Pro的性能會比MacBook Air還要好。
但是同樣的,全新的MacBook Air如果再次回歸無風扇設計,那對于對散熱噪音敏感的用戶是一件很好的事。
不過縱觀整個PC發(fā)展史,PC品牌更換處理器架構并不是一件常見的事情,尤其是在X86平臺已經如此成熟的今天,替換底層的硬件意味著推翻之前耕耘多年的碩果,將之形容為Mac的一次“革命”也不為過。那么未來Mac應該在什么方面有更大的變化?
應用層面的改變?
當然除了自研芯片帶來的能效比,操作界面也很重要,早在6月份的蘋果開發(fā)者大會上,就公布了名為Big Sur的macOS 11.0。
這套全新的 UI,讓以往大家所熟悉的 macOS 煥然一新,macOS Big Sur借鑒了iOS的許多元素,包括控制中心,通知中心等等,都能看出iOS設備的影子。
macOS Big Sur此次有更多的實際使用場景被公布了出來,現在看來,它就是專門為M1準備的操作系統(tǒng)。
Mac為什么會選擇自研?你以為它在第3層,實際它都到第6層了
一、蘋果這十多年來在為旗下iPhone、iPad和Apple Watch等設備打造芯片的時候積攢下了豐富的經驗,成熟的芯片設計團隊也具備為Mac打造芯片的能力。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目前略顯停滯的腳步給了他們最好的理由;
二、在蘋果的移動設備上面,我們見到了非常出色的軟硬件結合,但是在Mac上面,這點表現得并不那么明顯,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使用的通用處理器并不能完整為他們想做的功能提供服務;
三、基于ARM架構的Mac有更好的續(xù)航表現,在未來的5G時代中,實時互聯、超長續(xù)航會是PC產品的重要競爭方向;
四、蘋果希望通過控制Mac的軟硬件生態(tài),將iPhone的成功復刻到Mac產品線,打造蘋果具有完全掌控力的軟硬件生態(tài)圈;
五、蘋果費盡心思的自研芯片,其實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一直以來,PC端和手機端,都是兩座密不透風的堡壘,之間的軟件生態(tài)既無法互通,也無法移植。
使用ARM架構的處理器之后,蘋果相當于打通了移動端設備之間的壁壘。由于自研芯片?的底層與iPhone上的處理器相同,這也意味著未來的MacBook可以輕易的移植運行來自iPhone和iPad上的應用,甚至可以在Mac上運行iOS系統(tǒng);
六、由于處理器是自研的,加上系統(tǒng)也是自家的系統(tǒng),蘋果可以更好的對mac OS進行軟硬件協同優(yōu)化,體驗優(yōu)勢對比Windows陣營將進一步拉大。
當然,當iPhone、iPad、Mac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更是能實現與智能手機的Android陣營和PC市場的wintel聯盟形成差異化競爭,有利于它繼續(xù)在這三個市場占有競爭優(yōu)勢,獲取高端市場的豐厚利潤。
前幾點是蘋果為消費者所做的改變,而第六點,則是蘋果自己為了自己接下來的十年到二十年的發(fā)展所選擇的一條道路。
如果一切順利,蘋果會在兩年之后的新版本macOS中去掉對x86指令集的支持。不過在接下來這兩年里,蘋果應該還會發(fā)布基于Intel芯片的Mac,但也算是末期產品了。
像蘋果這么換掉自身依賴了十多年的核心部件也少見,基本把風險都轉移到自己身上來了,這樣的企業(yè),只能是對自己的自研芯片有足夠自信,對未來產品要走的路線有著很明確的定位,也是一種魄力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