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被稱為“海岸衛(wèi)士”“海洋綠肺”,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在消浪護岸、凈化海水、維持近海生物多樣性、固碳儲碳、科學研究與生態(tài)體驗等方面有著陸地森林不可取代的作用,具有極高的生態(tài)服務價值。
專家稱,紅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極低的植物多樣性支撐極高的生物多樣性”,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場所。
據新華網報道稱,直至2020年5月5日廣西北海紅樹林區(qū)域紅樹林受損面積已累積達到257.67畝,而修復問題也是迫在眉睫。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的有關專家介紹,廣西現有紅樹林面積9000多公頃,絕大部分為天然林。此次被損害的欖根紅樹林雖然不在自然保護區(qū)范圍內,但它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鐵山港天然白骨壤純林的重要組成部分。
專家同時表示,本次破壞的合浦縣欖根紅樹林的死亡目前已造成一定的近岸潮溝內的水體動力等改變,降低了沉積物含氧量和大型底棲動物的密度及生物量。欖根紅樹林的死亡還會對周邊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負面影響,其影響方面及程度有待評估。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紅樹林保護和修復,成為世界上少數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國家之一。這個地方被破壞的紅樹林,如何進行生態(tài)修復?能否重現生機?
對此,專家表示,高嶺土導致紅樹林死亡的事件在國內外極為罕見,其生態(tài)恢復尚沒有任何現成的經驗可借鑒。欖根紅樹林雖然存在修復的可能,但難度大,成本高,時間長,估計需要6到10年,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相應的科技支撐和技術創(chuàng)新。
專家指出,在缺少科學試驗的情況下,大規(guī)模造林存在盲目性。欖根紅樹林生態(tài)修復的步驟應該通過試驗研究、認識問題、探索方法、分步實施、科學管理。